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我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重組難跨“兩重門”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5-10-4 4:12 Sunday
專家建議,我國可以借鑒上世紀50年代歐盟六國"煤鋼聯營"的方法,在國內進行一次跨地區的聯營。國家應該做的是取消阻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兼并中的各種壁壘
上周,世界最大的兩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米塔爾和阿賽洛同時宣布,雙方已就米塔爾改進后的合并建議達成協議,將組建一家名為"阿賽洛- 米塔爾"的全球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新公司的年產量高達1.2億噸,將達到世界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10%的份額,并且以超出兩倍多的產量優勢,將排在其后的日本新日鐵公司遠遠甩開---更不用說中國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而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亟待重組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同時,卻面臨所有制和政府主導的" 兩重門"阻力。
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亟待重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如不加快自身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在國際競爭中很可能帶來損失。
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協會最新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年產500萬噸以上的企業達到了18家,這18家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的鋼產量僅占我國總產量的46.36 %。而產業集中度相比往年還面臨著進一步下降的危險:2005年中國 69家重點企業統計顯示,鋼產量占全國的79.81%,比上年下降3.71 個百分點。
同國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規模相比,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中度相當低,如日本前5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鋼產量就占到全日本的75%;歐盟15 國6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鋼產量占整個歐盟的74%;韓國浦項占據了韓國65%份額,從目前來看,產業集中度還在提高。
雖然中國每年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生產量比美國和日本的生產總和還高,是全世界第一,但"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強國"還是一個夢想,在國際市場上經常丟失" 話語權","產業集中度過低"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在剛剛結束的20 06年國際鐵礦石談判中,中國雖為最大買家,卻不得不接受19%的漲價,這種后果已經完全暴露出來。
實際上,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整合的聲音從未間斷過。
2005年7月,國家首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政策《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發展政策》頒布, "鼓勵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合并聯合、做大做強" 。其中寫到:"到2010年,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冶煉企業數量較大幅度減少,國內排名前10位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的通知要求國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工業要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2-3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集團,國內排名前10 位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的比例達到50%以上。"
不同所有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利益訴求
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做大做強難以逾越的一道門是所有制問題。
目前,國資、民資、合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在中國普遍存在,雖然國資企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從數量上看,民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決不算少數。從這個角度上看,大有三分天下之勢。不同所有制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這就大大加強了整合難度。
以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大省河北為例,河北省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規劃中,計劃建成以唐鋼為首的北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和以邯鋼為首的南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北部集團的建立比較順利,唐鋼、承鋼和宣鋼都屬于國企,在所有制比較單一、利益訴求相似的情況下,由政府出面進行重組比較順利。而以邯鋼為首的南部集團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實質的進展,只是邯鋼、邢鋼和一家民營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組成了松散型的戰略聯盟。而最大的一個原因,正像一位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對記者所說:"河北計劃整合以邯鋼為首的南部集團,但合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國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和民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在具體談判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大相徑庭,最終導致了組建的擱淺。 "
縱觀近幾年來的重組,可以清晰看出,同屬國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重組是順利的。如2005年8月,鞍鋼、本鋼聯合重組的鞍本集團在沈陽揭牌;2 005年12月19日,武鋼與柳鋼的跨省戰略重組塵埃落定;今年1月18日,寶鋼集團和馬鋼(集團)公司正式簽署戰略聯盟框架協議。這些重組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基本上都是以國資為主導的企業。
而僅僅意外的是,同是國資的寶鋼和邯鋼在計劃重組中卻受到了阻力。今年進入5月以來,寶鋼在資本市場搶籌G邯鋼,希望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達到整合的目的,但是,這遭到了邯鋼的反擊。
不同地區政府的利益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經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政治集權,經營分散"。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這兩對矛盾總是把問題搞得"極其復雜"。
比如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兼并過程中就牽涉到一個稅收的問題、審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這個問題不解決,合并問題的解決就有阻力。
一般來說省里給予支持的,能不出省就不出省,就比較容易推進。如沙鋼在合并淮鋼的時候,合并的速度之所以那么快是因為這兩家企業同處一省,可以統一審批,他們在財稅利益問題上沒有大的矛盾。
而鞍鋼和本鋼雖然同處一省,又因為鞍鋼是國務院國資委所管轄的企業,而本鋼是遼寧省國資委管轄的企業,管轄級別不同讓審批、資產剝離變得異常困難。由于存在種種原因,導致鞍本合并到現在也沒有塵埃落定。
專家認為,中國的兼并更多地帶有一種地域政治色彩。此外,由于省界壁壘帶來的防范心理,讓這種整合充滿了不必要的警覺。
專家建議,我國可以借鑒上世紀50年代歐盟六國"煤鋼聯營"的方法,在國內進行一次"跨地區的聯營" 。國家應該做的是取消阻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兼并中的各種壁壘,比如國稅問題上,國家應該給予地方更大的優惠。只有破除了各種阻礙市場要素流動的東西,才能讓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的兼并走上正軌。(中國企業報)
上周,世界最大的兩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米塔爾和阿賽洛同時宣布,雙方已就米塔爾改進后的合并建議達成協議,將組建一家名為"阿賽洛- 米塔爾"的全球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新公司的年產量高達1.2億噸,將達到世界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10%的份額,并且以超出兩倍多的產量優勢,將排在其后的日本新日鐵公司遠遠甩開---更不用說中國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而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亟待重組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同時,卻面臨所有制和政府主導的" 兩重門"阻力。
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亟待重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如不加快自身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在國際競爭中很可能帶來損失。
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協會最新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年產500萬噸以上的企業達到了18家,這18家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的鋼產量僅占我國總產量的46.36 %。而產業集中度相比往年還面臨著進一步下降的危險:2005年中國 69家重點企業統計顯示,鋼產量占全國的79.81%,比上年下降3.71 個百分點。
同國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規模相比,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中度相當低,如日本前5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鋼產量就占到全日本的75%;歐盟15 國6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鋼產量占整個歐盟的74%;韓國浦項占據了韓國65%份額,從目前來看,產業集中度還在提高。
雖然中國每年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生產量比美國和日本的生產總和還高,是全世界第一,但"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強國"還是一個夢想,在國際市場上經常丟失" 話語權","產業集中度過低"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在剛剛結束的20 06年國際鐵礦石談判中,中國雖為最大買家,卻不得不接受19%的漲價,這種后果已經完全暴露出來。
實際上,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整合的聲音從未間斷過。
2005年7月,國家首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政策《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發展政策》頒布, "鼓勵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合并聯合、做大做強" 。其中寫到:"到2010年,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冶煉企業數量較大幅度減少,國內排名前10位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的通知要求國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工業要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2-3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集團,國內排名前10 位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的比例達到50%以上。"
不同所有制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利益訴求
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做大做強難以逾越的一道門是所有制問題。
目前,國資、民資、合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在中國普遍存在,雖然國資企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從數量上看,民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決不算少數。從這個角度上看,大有三分天下之勢。不同所有制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這就大大加強了整合難度。
以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大省河北為例,河北省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規劃中,計劃建成以唐鋼為首的北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和以邯鋼為首的南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北部集團的建立比較順利,唐鋼、承鋼和宣鋼都屬于國企,在所有制比較單一、利益訴求相似的情況下,由政府出面進行重組比較順利。而以邯鋼為首的南部集團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實質的進展,只是邯鋼、邢鋼和一家民營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組成了松散型的戰略聯盟。而最大的一個原因,正像一位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對記者所說:"河北計劃整合以邯鋼為首的南部集團,但合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國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和民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在具體談判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大相徑庭,最終導致了組建的擱淺。 "
縱觀近幾年來的重組,可以清晰看出,同屬國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重組是順利的。如2005年8月,鞍鋼、本鋼聯合重組的鞍本集團在沈陽揭牌;2 005年12月19日,武鋼與柳鋼的跨省戰略重組塵埃落定;今年1月18日,寶鋼集團和馬鋼(集團)公司正式簽署戰略聯盟框架協議。這些重組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基本上都是以國資為主導的企業。
而僅僅意外的是,同是國資的寶鋼和邯鋼在計劃重組中卻受到了阻力。今年進入5月以來,寶鋼在資本市場搶籌G邯鋼,希望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達到整合的目的,但是,這遭到了邯鋼的反擊。
不同地區政府的利益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經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政治集權,經營分散"。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這兩對矛盾總是把問題搞得"極其復雜"。
比如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兼并過程中就牽涉到一個稅收的問題、審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這個問題不解決,合并問題的解決就有阻力。
一般來說省里給予支持的,能不出省就不出省,就比較容易推進。如沙鋼在合并淮鋼的時候,合并的速度之所以那么快是因為這兩家企業同處一省,可以統一審批,他們在財稅利益問題上沒有大的矛盾。
而鞍鋼和本鋼雖然同處一省,又因為鞍鋼是國務院國資委所管轄的企業,而本鋼是遼寧省國資委管轄的企業,管轄級別不同讓審批、資產剝離變得異常困難。由于存在種種原因,導致鞍本合并到現在也沒有塵埃落定。
專家認為,中國的兼并更多地帶有一種地域政治色彩。此外,由于省界壁壘帶來的防范心理,讓這種整合充滿了不必要的警覺。
專家建議,我國可以借鑒上世紀50年代歐盟六國"煤鋼聯營"的方法,在國內進行一次"跨地區的聯營" 。國家應該做的是取消阻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兼并中的各種壁壘,比如國稅問題上,國家應該給予地方更大的優惠。只有破除了各種阻礙市場要素流動的東西,才能讓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的兼并走上正軌。(中國企業報)